一個身穿粉色小上衣,梳著兩個小揪揪的女孩杵著圓圓的小臉坐在院子里沉思,這是她發燒痊愈的第二天,一場高燒讓她想起了上輩子的記憶。沒錯,她穿書了。她,一個二十一世紀等待高考的花季少女,一朝回到解放前,穿成...
看到知青來了于雯雯就知道,這是書里劇情開始了。
她穿的這本書叫《七零之我的知青生活》,當時這本書還是于雯雯的舍友推給她的,并戲稱里面還有她的名字,希望她能熟讀并背誦,以防穿書。
于雯雯刷刷刷翻頁還挺不以為意,誰知道這是玩真的?
說是有她的名字,其實她就出現兩次,是個背景板角色。
《七零之我的知青生活》名字看著挺正經的,講的是七零土著女主寧晚月下鄉與男知青杜云亭相遇,相知,并相戀。
兩人在鄉下完成結婚生娃,后雙雙考入頂級學校,畢業在商界大展拳腳,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
寧晚月讀小學的時候,她的母親在大火中搶救廠里的財物去世,她父親沒出三個月再娶。
典型的有了后媽就有了后爹,后爹后娘占了廠里補償的八百塊錢和一個職位,還打算把女主嫁給一個老男人換彩禮錢。
女主當然不能忍了,并反手把弟弟給報名送下鄉,接著職位一賣,也下鄉了。
然后就開始了鄉間生活,具體的于雯雯也沒細看,還真的就只看了老于家的部分。
寧晚月下鄉期間,于建國看過了她的檔案,了解到女主的情況對她還算是比較照顧的。
后期于建國被誣陷***,家中搜到一本那位頭像打了大大的叉的紅寶書,被帶走游街,最后沒撐下來去世了。
于老頭和馬桂花承受不住打擊,漸漸的精氣神就散了,沒幾年先后都走了。
于建國的妻子馬春芬為了孩子不得不忍痛與于建國劃清界線,后來于聽到于建國的死訊,在采山貨時跌下山,失血過多離世。
于家出了這樣的人,當然要受影響,影響最大的就是大兒子于向前的兩個孩子。
虎子和妞妞在大隊里總受欺負,天氣轉涼時,兩個孩子不知道被誰推河里了,等救上來人都沒氣了。
小孩子橫死不能進祖墳,只能找個地方安葬。
當天夜里,大兒媳婦陳永芳就喝耗子藥去了。
于向前一夜之間仿佛老了幾歲,即便有弟弟于向東陪著,那口氣也沒能多撐幾年。
其實寧晚月無意間看見女二張家寧慌慌張張從于家翻墻出來,心里就有些疑惑。
但事情發生的太快了,也許是內心小小的陰暗面在作祟,怕引火燒身,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冷眼旁觀,看著于建國被人帶走。
這件事情即使在寧晚月人到中年,依然無法釋懷。杜云亭心疼并安慰她,說他們夫妻也算是替于建國報仇了,畢竟張家寧已經被他們送進去了。
距他們離開雙山大隊已時隔近二十年,杜云亭心疼妻子,想著帶她回來看看能不能心里好過些。
寧晚月在于建國和馬春芬的墳前燒了些紙,流了許多淚,痛哭一場后,覺得這個坎兒終于讓她跨過去了,和杜亭云回到首都后幸福到老。
于雯雯當時看到這個劇情是滿心的WTF?
甚至一度不懂作者張二狗這是想表達什么?
合著老于家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就是寧晚月得跨的坎兒?
但不管張二狗想表達什么,于雯雯知道了這個坑就得幫大伯避開。寧晚月是什么樣的人也不重要,反正以她的年紀也不可能與寧晚月有什么深交。
從剛才的情形來看,嬌里嬌氣的就是女炮灰錢蕾蕾了,畢竟這是她能記得為數不多的人名。
主要都新世紀了,誰看書還記人名啊,能記個大概情節就謝天謝地吧。
于雯雯能記住錢蕾蕾還是因為這姑娘下場太慘了,明明在七十年代也算是小白富美一枚,朋友沒交對把她給害了。
當初這姑娘好像就是被女二張家寧挑撥著報名下鄉的,從剛才就能看出來,錢蕾蕾這姑娘多少有點缺心眼兒。
所以在書里張家寧在隊里踩著她得好名聲,又在錢蕾蕾父母那邊寫信刻意抹黑錢蕾蕾,兩頭攛掇。
甚至找了個有名的二流子占她便宜逼迫錢蕾蕾不得不嫁給那個二流子,最后還被二流子家暴失手給打死了。
畢竟張家寧是女二,女二這個角色注定她得從頭蹦跶到結尾才會被收拾。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光環啊!
所以錢蕾蕾死后張家寧冒領錢蕾蕾家給匯的錢,一直沒被發現,直到大結局,是寧晚月揭露了張家寧的罪行。
誒……估計剛才那個說話帶點兒茶味的就是張家寧了。
那邊八名知青已經商量好了,留下了兄弟倆張磊和張鑫。
剩下兩個男知青和四個女知青跟在陳偉國和于建國后面向新的知青安置處出發。
于雯雯和陳蘭花挎著手跟在大部隊后面,走著走著,覺得這情況不太對啊,轉一圈又回到了他們家隔壁。
老于頭當年參加過革命,拼搏奮斗到國家解放后,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地方。
趁著手中有些積蓄,也是想著以后孩子多了住不下,將房子擴了一大圈。
像現在排宅基地的位置就有些偏遠了。
于建設和孟慶萍結婚后,老于頭就做主分家了。
每年秋收期間,各房都會拿糧食在一起吃飯。
至于做飯,就是各房的人換著來。
這方面于家還是很和諧的,在隊里屬于挺富裕的人家。
大伯于建國是大隊支書,大隊會給工資和一些票。
二伯于建黨是軍人,當然會定期匯錢票回來,
至于于雯雯她爸于建設,用馬桂花的話說,那就不是個老實且兒(老實孩子)。
私底下隔三差五就能弄只雞回來給她們解饞。
于雯雯小聲問陳蘭花:“什么情況啊?怎么我家隔壁變成知青點了?”
“剛才就想跟你說來著,被打斷了。我爺爺說趙伯伯被廠子派到外地了,怕照顧不過來就把趙爺爺和趙奶奶都帶走了,說是那邊的廠子會分房子。 ”
正說著,她倆已經邁進小院兒了。
前面的院子地里還有菜沒被摘走,已經打蔫了,可見走時候的匆忙。
陳偉國在屋里已經開始安排了:“一會兒你們都去大隊部登記領口糧,算借你們的。上工以后用工分還。明天早上你們跟著上工,下午給你們留著置辦置辦東西。努力適應適應,這幾天就是秋收,不求你們能趕上社員,最起碼別拖后腿。”
“這邊還剩些柴火沒帶走,你們可以用。至于做飯,大隊有鍋可以借你們一陣子,你們得盡快張羅。還有不明白的等老知青下工回來可以去問問他們。”
于建國又跟著補了兩句:“要是有什么處理不了的事兒找大隊長和我都行,我能離你們近點兒,就在隔壁。”還抬手指了指。
又簡單交代兩句別的,這倆人就匆匆走了。
嬸子大娘看這些知青手忙腳亂的開始收拾,自覺也沒什么熱鬧可看準備離開。
于雯雯和陳蘭花壓根沒往屋里進,看人家都準備走了,她倆跟在人后面慢慢溜達。
沒等出去呢就被喊住了,“小妹妹,等一下,姐姐問你們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