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皇爺爺,賜孫兒一死!”
朱允熥高舉長劍,劍鋒還有血水滴落,目光直視龍座之上的朱元璋。
大殿上文武大臣,包括朱元璋,都不可置信地往朱允熥看去。
今天本該是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的日子,朱元璋圣旨已經準備好了,只差公開宣讀,可是還沒來得及宣讀,只見朱允熥提劍闖了進來。
大殿外的侍衛,看到朱允熥提劍走來,本能地要攔截。
朱允熥用劍傷了兩個侍衛,使得剩下的不敢對他動手,讓他強行闖了進來。
剛開始,滿朝文武還以為朱允熥當不成皇太孫,心有不甘,提劍來逼宮。
一個人逼宮,能有何用?
然而,誰也想不到,朱允熥開口便是求死,他們還以為聽錯了。
朱允熥沒辦法,不得不這樣做。
他穿越大明,成了朱標第三子,但穿的時間太晚了,剛來就死了爹,還沒來得及證明自己的能力,朱元璋馬上要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
如果什么都不做,朱允熥接下來的命運,是要被圈養。
先是被朱允炆圈養在京,不敢讓他去杭州就藩。
靖難之后,又被朱棣圈養在鳳陽,最終落得一個暴卒的下場。
如此人生,不是朱允熥想要的。
穿越后不久,根據繼承的記憶,朱允熥知道今天要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為了自己的美好未來,他必須破壞冊封,再和朱允炆爭奪那個位置。
一個只當了四年皇帝的廢物,朱允炆也配坐上那個位置?
朱允熥決定豁出去,能夠穿越到大明,已經死過一次,大不了再死一次,反正沒有退路,這是他最后的機會。
以朱元璋的護短和重親情,就算把事情鬧大了,也不至于要殺了自己。
“殿下,快把劍放下!”
首先回過神來的是常升,急忙上前拉住朱允熥的手,想把劍拽下,又道:“三皇孫一時糊涂,懇請陛下恕罪!”
看到朱允熥提劍傷人,硬闖進來,常升暗叫不好,第一反應,當然是幫自己的外甥。
他們這些淮西武將,很希望朱允熥當上儲君。
但是,朱允熥平平庸庸,得不到朱元璋重視,要不然,只要朱允熥表現得好一些,他們已經開始謀劃,幫他爭取那個位置。
現在要立朱允炆,常升他們肯定不服,也只能認了。
“允熥!”
朱元璋緩緩開口,目光往淮西武將,藍玉等人掃視而過,淡淡道:“提劍求死,破壞冊封,誰教你的?藍玉,是不是你們教的?”
這個孫兒,一直很平庸。
他不相信,闖進來求死,是朱允熥本意,也沒有這個膽識。
“臣不敢!”
藍玉不敢多想,跪下否認道:“臣也不知道,殿下要做什么。”
那些淮西勛貴武將,跟隨一起跪下。
剛才老朱的目光掃視過來,來自上位者的氣勢,壓得他們不敢抬頭。
就算藍玉再怎么放肆,在朱元璋面前,也得服服帖帖。
“沒有人教孫兒。”
朱允熥搖頭道:“孫兒來求死,是因為皇爺爺想讓孫兒死,早死晚死都是死,請皇爺爺一劍把孫兒殺了。”
他再把劍舉起,示意朱元璋,用這劍殺自己。
“胡鬧!”
朱元璋臉色嚴寒,冷清道:“咱什么時候要你死了?”
朱允熥可以感受到,老朱的眼神陡然變冷,但依舊不懼,挺直腰桿道:“因為皇爺爺要立朱允炆,就是想孫兒死!”
“皇爺爺,孫兒絕對不會!”
身旁的朱允炆聽了大急,上前道:“三弟……可能是三弟想太多了!”
“陛下,臣黃子澄,要參三皇孫一本!”
作為朱允炆的老師,黃子澄此時比朱允炆還急。
因為朱允熥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說朱允炆當了皇太孫后,或者當了皇帝后,會殺朱允熥。
要知道朱元璋最重視的是血肉親情,看不得親人之間自相殘殺,讓朱允熥說下去,今天怕是有什么變數。
黃子澄必須得阻止朱允熥,續道:“三皇孫提劍硬闖,言語沖撞陛下,是謀反,是大逆不道,再污蔑二皇孫,直呼二皇孫名字,不尊兄長,請陛下責罰!”
“呵……”
朱允熥冷笑,再看了一眼黃子澄,心想這人就是建文朝的大聰明之一,一樣是個廢物,反駁道:“我提劍上朝,是為求死,本就不想活了,隨便皇爺爺懲罰!你說我不尊兄長,那我問你,我親生母親是誰?”
黃子澄脫口道:“敬懿皇太子妃。”
“我的母妃,是敬懿皇太子妃。”
“還是開平王嫡女,父王明媒正娶的正妻,皇爺爺冊封的皇太子妃。”
“我只有大哥雄英一個兄長,沒有什么二哥。”
“呂氏是誰?”
“父王的一個小妾罷了!”
“朱允炆,小妾生的。”
“我乃父王嫡子,就算把一個小妾生的兒子打死了,那也是他該死。”
朱允熥朗朗聲音,在大殿上回蕩。
聲音震蕩著,每一個人的心。
藍玉和常升他們眼前一亮,覺得今天的朱允熥不一樣了,膽子大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樣呆呆的。
朱元璋心里也感嘆不一樣了,饒有興趣地打量著朱允熥,若有所思。
唯有朱允炆微微咬牙,出身不正,是他最大的硬傷,哪怕朱元璋強行扶正呂氏,但明媒正娶的常氏,名正言順的嫡子朱允熥,如同一座大山,壓在他們母子之上。
“三殿下,你……你……”
黃子澄情急之下,組織不出合適的言語反駁。
實在是常氏的地位,太正了。
“難道你還敢否認我母妃的地位?”
朱允熥質問道。
黃子澄忙道:“陛下,臣絕無此意!”
言畢,他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如果敢否認,身后的藍玉和常升可能會把他手撕了!
老朱也不會放過他。
“皇爺爺!”
朱允熥的聲音又響起了:“請您試想一下,如果父王還在,您不立父王,立我二叔,那么二叔會怎么想我父王?”
千里迢迢回來奔喪,現在也在大殿上的朱樉聽了一怔,連說不敢。
朱元璋認為有道理,尋思著看了一眼朱允炆,淡淡地問:“允炆,你認為呢?”
朱允炆被朱允熥那么大膽的話,嚇得一驚,忙道:“皇爺爺,孫兒不是那樣的人,絕對不會迫害自家親人,三弟不知為何,對孫兒有偏見了。”
朱元璋神情柔和了些。
朱允炆確實不是這樣的人,溫文儒雅,敦厚善良,和他一樣最看重親情。
朱標病重那段日子里,朱允炆每天在床邊照顧,朱標病逝后,好幾次哭暈在靈堂上。
人都瘦了一圈。
這些,朱元璋親眼所見。
滿朝大臣也看得到,都說朱允炆最像朱標,最為仁孝。
“假仁假義,皇爺爺不要被他騙了。”
朱允熥冷哼一聲,又道:“孫兒問過太醫,婦人若是頭胎,難產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孫兒出生之前,母妃已經生了大哥和兩位姐姐,為何還會難產?”
“母妃是開平王嫡女,自幼習武,身體比普通婦人要好,更不容易難產而死,難道皇爺爺不覺得有問題?”
“另外,大哥是奶奶帶大的。”
“奶奶對大哥保護得很好,可是大哥無緣無故病逝,查不出病因,您認為合理嗎?”
“皇爺爺再試想一下,母妃死了,大哥死了,誰得到的好處最大?”
朱允熥有力的聲音,又在大殿上回響。
擁護朱允炆的黃子澄等人,一瞬間全部低下頭,事情上升到這個高度,不再是他們可以摻和的。
朱允炆腦子一片空白,心想朱允熥怎么可能,知道得那么多?自己是不是要完了?